當前位置: 首頁 > 學工動态 > 正文

【暑期實踐】鄉村振興,因地制宜——武當山民宿産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1-07-13  發布者:方林 點擊閱讀數:

村落古迹、神道、古井、大樹、傳統房院,小魚在池塘暢遊;黃泥外牆,返璞歸真;聽風而立,滿園馨香……一棟棟原始風貌的民居民宿初現端倪,行走或下榻在這樣的民宿中怎不讓人流連忘返?7月12日下午,77779193永利官网鐵人班暑期實踐團隊一行來到武當山元和觀民宿示範區調研當地近期蓬勃發展的民宿文化及産業。

 

示範區負責人薛先生講道:元和觀民宿示範區是武當山特區立足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遊客休閑度假、文化消費、個性化需求為目标導向,按照“政府主導、市場主體、村級主推、群衆主動”的工作思路,通過“村集體+合作社+公司+農戶”的合作開發模式、“人才+團隊+技術+資本”的一體化建設運營模式,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全面打造集旅遊休閑、文化體驗、田園生活體驗、康養服務等于一體的康養民宿休閑旅遊示範區,是主要包括村委會、西塘、中軸線、竹林山舍、主道路北側五個片區,依元和觀中軸線向兩翼延展,形成的高端休閑民宿綜合體,此示範區是北京對口援建項目,有力推動了當地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且頗具成效,在建設過程中發掘了許多多方共赢的策略,民宿産業得到了當地村民的一緻支持。

在薛先生的引薦下,我們得以采訪了一位國家級茶藝師,學習了部分關于中國茶藝的發展史。

非物質文化遺産——茶文化的發展曆史可追溯到我國古代的神農氏時期,其随着時間不斷發展,到唐代基本形成一個成型體系,這個時候有了固定的采茶時節,固定的茶葉銷售方式和飲茶器具。随着飲茶體系的形成,又出現了茶道和茶文化,這些文化與孔子的“禮”結合,逐漸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優雅的茶文化。發展到現代中國茶文化已經世界皆知,然而茶文化的非遺傳承卻出現了問題。茶藝師在受訪時感歎到:“這些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是需要一代人用心去做的事情。” 薛先生随即補充道:“不是一代人,是很多代,世世代代的國人去傳承與發展,文化自信的實現需要每一位國人去努力。”

武當山特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乘勢而上、搶抓機遇,把民宿發展作為實現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鄉村旅遊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動文旅農融合發展,做活“民宿+扶貧"大文章,最大限度提升群衆的參與感和獲得感,讓民宿經濟紅利惠及更多群衆。把黨建工作與民宿産業發展統籌謀劃、統籌推進,不斷強化基層陣地建設,高标準打造元和觀村、大灣村、魯家寨村等民宿産業發展重點村黨員群衆服務中心,強化服務功能,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民宿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朝臨武當日出,夕賞太極月色,免卻是非嘈雜,回歸平靜自然。趁月研磨舒筆,随風捧卷清誦。茶書相伴,好友相歡,世間喧嚣,渾然忘卻。我們由衷的期望武當山民宿産業和相關的非遺文化在未來的發展中可以走的更遠,做的更好,惠利地方百姓,傳播武當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