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回眸2022 奮進新征程】77779193永利官网2022年十件大事

發布時間:2023-01-09  發布者:院辦 點擊閱讀數:

2022年,學院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帶領全院師生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取得了可喜成績,凝聚起了推動學院高質量、内涵式發展的強勁動力,确保了學院高質量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發展态勢。

一、本科教學内涵建設取得新成績

2022年,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工程教育認證自評報告獲得專家一緻好評,獲得高票通過。在課程建設方面,繼2021年《現代紡織工藝與設備》獲批湖北省線下一流課程之後,2022年《電腦橫機工藝與織造虛拟仿真實驗》獲批湖北省虛拟仿真一流課程,《數據技術與數控機床》獲批湖北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至此學院線下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和虛拟仿真一流課程三大類課程獲得突破,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

二、學科競賽成績斐然

2022年全院教師共同努力,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競賽賽項超30餘項,獲得獎勵超過150項,其中在11個A類賽項中獲得省級以上獎勵84項,國家級獎勵43項,獎勵數量和質量在全校遙遙領先。

三、人才培養質量上新台階

2022年學院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93.88%,碩士畢業生簽約率達100%,其中,4名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學院積極引導畢業生參軍入伍的經驗做法入選《湖北教育簡報》(2022年第27期),就業工作案例《逐夢新時代 青春獻祖國——“四個強化”幫扶畢業生投身軍營 》成功獲評湖北省普通高校院(系)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首批典型案例。學院首次實現同年度“長江學子”雙料突破。

四、人才建設取得新突破

梅順齊教授榮獲2022中國紡聯科學技術特别貢獻獎—桑麻學者。學院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全年新報到博士8人,其中曹龍超博士獲湖北省楚天學子榮譽稱号。學院新增激光加工與檢測技術和智能優化結構設計與可靠性研究兩個學科團隊。

五、學術論文和發明專利授權量質齊升

2022年學院教師發表C類以上文章達32篇,其中汪佩博士和曹龍超博士在中科院一區TOP期刊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實現了學院在T類文章上的突破。2022年發明專利授權40項,專利轉化17項;學術論文和發明專利授權在數量和質量較2021年大幅度增長。

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創新高

在經曆了2019-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低谷之後,學院在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3項,其中張智明教授、吳紫俊副教授獲批面上項目立項,張麗彬博士獲批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創了自2018年以來國家自科基金項目立項數量的新高。

七、連續5年科研經費超千萬元

自2018年學院科研經費均突1000萬元大關以來,2022年學院教師腳踏實地做科研,簽約了一批服務于國家重大需要和戰略項目,全年獲批縱向項目和橫向企業委托項目立項101項,項目總科研經費1715.3萬元,其中宋志峰教授、杜利珍副教授主持的單個重大企業委托項目進賬均超過150萬元,超額完成學校下達的1600萬元的科研經費攀登目标。

八、國際交流合作結碩果

外籍專家古麗耶夫·亞裡山大院士榮獲2022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受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親切會見。5名碩士研究生獲批俄烏白國際合作培養項目資助,并于2022年11月赴俄羅斯進行交流學習。

九、學術生态建設築高地

積極響應學校号召,營造人人做科研、做真科研、真做科研的學術氛圍。2022年7月聯合俄羅斯國立東西伯利亞技術與管理大學等共同承辦的第八屆“現代裝備力學問題”國際學術會議。2022年11月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辦“數字制造與自動化”國際會議。邀請丁漢院士、黃永安、高亮等國家級高水平人才對學院的科研、研究平台和學科工作進行指導,全年學院組織并舉辦了學校、學科群和學院三個層面的學術論壇10餘場,學院師生線上線下參加學術交流和論壇活動達800餘人次,參與校外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20餘人次。

十、探索推進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

進一步規範基層黨組織設置,将教工黨支部由原來5個整合為3個,分别由兩位副院長擔任支部書記,青年博士擔任支部委員,實現黨支部建設和學科、專業建設的緊密聯系,更好地發揮黨組織在學科建設中的戰鬥堡壘作用。獲批“美好紡大黨旗紅”基層黨建“五好成果”4項,通過培育“領頭雁”、打造“樣闆田”,為加快建設“美好紡大”願景凝聚奮鬥力量。

Baidu
sogou